自己创业创立海信品牌,看他如何带领海信继续领跑

生意经 2018-10-19 10:39

周厚健,1976年下乡插队,一年半之后,顶替父亲进了厂当车工, 1978年,21岁的周厚健,考入山东大学无线电系,1982年毕业,回到了青岛。

回到青岛后,进了青岛电视机厂(海信前身)。1992年,周厚健出任青岛电视机总厂厂长。1994年,企业更名海信集团,周厚健任公司总经理。1997年4月22日,海信电器A股股票上市。2000年3月,周厚健出任海信集团董事长。

海信的曲折发展中,周厚健认为改名海信海信集团的最大转折点,海信能从反对和质疑中冲出水面,它便被赋予力挽狂澜、推陈出新的生命力。

周厚健一语道破改名海信的目的和意义:青岛电视机厂牌子虽老,但却带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,要搞市场经济,现代化大公司就决不能"穿旧鞋走新路"。海信要建立国际化的大公司,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。

但一个老厂真正要与市场经济决裂不只改个名字那么简单,海信的横空出世,经历了痛苦的蜕变过程。周厚健借改名的契机,引进了改革经营体制、完善十大体系,引进CI战略,树立企业形象,确立名牌战略的一系列措施,

1994年海信彻底告别计划经济。在以后的不到4年的时间里,海信集团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4倍,利税增长了5倍多,职工收入增长了1倍,海信成为同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。  

但是市场正在被互联网牵着鼻子走,这正是乐视这样的互联网品牌最大的杀伤力。周厚健不愿把行业低迷归罪于乐视,在他看来,大环境低迷和消费者信心不振才是彩电业萎靡的原因。

在周厚健看来“存在即合理”。虽然彩电业利润率低,其实全球家电行业利润率没有高的,这就是耐用消费品的特点。但是它量大啊,彩电业产值达到1000亿美金,没几个行业能比的。

能让周厚健为之站台的,只有彩电。不只是因为利润,和互联网关系最密切的彩电代表了海信的未来,这关系到海信未来几年能否继续领跑。

周厚健说, 海信的很多业务都和显示屏有联系,,目前海信的光通信市场份额在全球排第五,中国排第一,在光接入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,2014年海信光通信收入40亿元,在商用业务中已经算大头。

2015年,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主旋律,特别是彩电市场,但海信对国际化显得过于低调。2014年TCL在国内排名第三,但是靠海外市场把出货量抬到了1700万。

在周厚健看来,企业不能不要短期利益,但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长期利益。他相信人们对彩电的要求会越来越高,创新空间也越大。

声明:本文来自生意经,版权归作者所有。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创业家立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。如需转载,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