穷人店面造就的富人,他是怎样靠廉价商品店年销售额达1亿马克的

生意我最行 2018-11-16 16:07

阿尔布莱希特兄弟出生在德国一个普通矿工家庭。当时父亲在一家面包店打工,母亲则在家乡艾森的矿工居住区开有一家面积35平方米的小食品店,家庭收入低微。 

中学毕业后,兄弟俩决心改变家境,各自进入他人的食品店做学徒。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他们刚开始的职业生涯:特奥·阿尔布莱希特作为预备役军人前往非洲,卡尔则作为正规军人被派往东线战场。

1946年二战结束,兄弟俩回乡开了家食品商店。当然,首批顾客是那些囊中羞涩而困于温饱的本国消费者。

于是,他们把黄油以当时市场上的最低价出售,十分好销。分店很快开到了顾客众多的大型超市附近。兄弟俩干脆放弃经营新鲜食品,主营那些短期内不易变质和容易存放的食品。

这种廉价折扣店的点子很快就被证明是成功的,连锁店雨后春笋般地在鲁尔工业区出现。到上世纪50年代末,连锁超市已超过300家,年营业额也在短期内超过了1亿马克。

1962年,第一家“真正意义上”的阿尔迪超市在多特蒙德开张,店名Aldi由姓氏阿尔布莱希特(Albrecht)和廉价(Discount)的前面两个字母组合成。与其他商店相比,阿尔迪连锁店最大的特色就是便宜,即使折合成人民币,相对当今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来说,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也很低。

该店常年销售的几种日常消费品价格折合成人民币,譬如1公斤面粉1.8元,1升盒装纯苹果汁3.5元,1公升盒装牛奶3元。而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。

现在,阿尔迪已开到德国以外包括美国在内的12个国家,共有6000多家分店,并以每周至少新开1家分店的速度迅速膨胀。

便宜虽然是阿尔迪的立身之本,但几十年来,阿尔迪能在顾客极为挑剔、竞争近乎惨烈的欧美国家快速扩张,赢得了大量顾客,靠的就不仅仅是便宜了。 

阿尔布莱希特兄弟清楚人们对廉价商品的喜爱中,掺杂着的那份疑惑。为此,阿尔迪在采购商品时,都向供货商提出自己的质量标准,除了公司派自己人进行检测外,聘请第三方检验机构对商品品质进行检测

此外,有别于世界上许多知名的大型超市,阿尔迪连锁超市严格控制商品品种的数量。

即使在德国和西方经济普遍不景气的2002年,阿尔迪这个面向穷人的连锁超市日子也格外好过。

声明: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,版权归作者所有。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创业家立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。如需转载,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。